通辽市举办优化营商环境“亮承诺”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2月28日,通辽市举办优化营商环境“亮承诺”系列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市住建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法院向社会作出营商环境公开承诺,并提请全社会广泛监督。
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欣欣向社会公开承诺高质量完成市委、市政府要求的目标责任书,力争7月底前,完成负责的全部44项争优年重点任务,利企便民智能化、便利化水平再上新台阶。2023年市行政审批局牵头的政务服务、工程项目报建审批、商事登记三项指标全部进入自治区第二方阵前列。全力加强统筹谋划,实行“任务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形成全链条、全闭环的落实体系和“1+9”、“1带9”的联动工作格局。全力推动问题整改提升,固底板、补短板、锻长板和铸样板。全力瞄定利企便民,在网上政务服务方面、在便民服务能力方面和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方面求突破。
市住建局局长、新闻发言人徐浩涛向社会公开承诺在获得水气暖便利度方面、优化水气暖审批流程方面、降低水气暖办理费用方面和配合优化工程项目报建审批流程等方面的详细解决方案。2023年,市住建局将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聚焦市场主体诉求,全力打造“店小二式”优质服务,切实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坚持任务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形成任务部署、推进实施、考评验收的工作闭环,确保各项考核指标争优创先,实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效和社会满意度“双优化”。
市人社局局长、新闻发言人杜志军向社会公开承诺全面落实惠企利民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强化人才支撑发展能力和优化人社业务经办服务。建立“政校企”培训联盟,通过订单、定岗、定向培养方式,促进农牧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缓解重点产业和企业结构性招工难问题,今年计划培训5000人。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及时受理审核,全年计划发放9000万元,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人融资创业。根据新修订的《通辽市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围绕五大产业集群和农牧林水、教育卫生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人才引进活动,为企事业单位刚性引进人才。
市财政局局长、新闻发言人薛宏国向社会公开承诺以惠企、便企、利企为导向,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政府采购服务,努力打造政府采购营商环境的“通辽品牌”,让营商环境“软指标”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在服务上做“加法”,让“不见面”“零跑腿”成为常态。在流程上做“减法”,为企业省时省事省钱。在惠企上做“乘法”,释放政策叠加效应。在监管上做“除法”,破除壁垒促进公平,打造透明采购、推进智慧监管和强化纠纷调解。
市法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王胜利向社会公开承诺畅通涉企案件“绿色直通车”、加强对市场主体的司法关怀、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深化“阳光执行”改革和加强破产审判工作。因地制宜建设重点产业巡回审判点,持续开展“百名法官进百企”活动,全力服务辖区企业在项目签约、开工、投产等不同环节的司法需求。深化诉源治理,加强与工商联、工会、社区、街道等单位和组织的纠纷联动化解力度,从源头开展涉企纠纷诉前调解工作,力争实现全市法院新收民商事案件数量同比下降5%的任务。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原则,严格区分经济违法与经济犯罪。探索建立“草原110”工作机制,全面推动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积极引导债务企业通过庭外调解、重组,预重整,破产重整、和解等方式化解债务危机,年内推动康乃尔公司等辖区重点企业重整成功。
记者 | 黄琳娜
编辑 | 石若冰
校对 | 塔娜 许红霞 孙枫
审核 | 阿力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