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绿色政府采购标准建设 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原创 陈剑慧 刘播雨等
本文作者陈剑慧、刘播雨、郑晓亚、董雪,工作单位系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作者黄永标,工作单位系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实验中学。文章发表于《中国政府采购》杂志2024年第12期。
编者按
绿色政府采购标准化是支撑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简要分析了绿色政府采购与标准化的内涵,总结了我国绿色政府采购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基于绿色采购标准体系的国际先进经验,提出建立绿色采购标准体系、加强绿色采购流程标准建设等完善我国绿色政府采购标准体系的政策建议。
绿色政府采购是指政府采购一方面要保证采购质量和效率,同时应该兼顾社会效益,通过采取优先采购与禁止采购等政策措施,致力于实现政府采购的环境保护目标,促使企业的生产、投资和销售活动有利于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我国绿色政府采购可定义为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等使用财政资金采购货物、工程及服务时,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等要求,利用生命周期法等方法,对绿色产品实施优先采购。标准化是为了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以及编制、发布和应用文件的活动。
我国绿色政府采购管理标准化工作相关方包含政府、供应商、社会;标准化对象是政府采购的产品从原材料到报废过程中的材料、技术、方法、流程等。需要制定的标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产品标准,是指绿色采购应满足的指标等标准,例如,环保标准、能源效率标准、绿色认证等标准。二是技术标准,是指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报废全寿命周期中的满足绿色环保要求的设计、开发、生产、报废等标准,例如,材料、生产过程环保要求、包装与运输环保要求、废弃物处理等标准。三是管理标准,包含采购流程、采购的方法工具、采购文件,以及产品质量管理等标准。
二、绿色政府采购管理标准化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撑作用
绿色政府采购通过设定高标准的环境和能效要求,为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创造了市场需求。例如,当政府规定采购的电脑必须满足特定的能效标准时,制造商就会被激励去开发更节能的电脑模型。这不仅推动了绿色技术的创新,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
绿色采购管理标准化通过制定一系列环保、节能、可持续性的标准和规范,为绿色市场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方向。这些标准不仅要求供应商提供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还通过公开透明的采购流程,增强了市场的信心,吸引了更多的企业投入绿色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同时,标准化还有助于消费者识别真正的绿色产品,引导公众形成绿色消费习惯。
绿色采购管理标准化通过与国际环保标准接轨,提升了本国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标准化确保了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性能得到国际认可,有助于打开国际市场。同时,标准化也体现了企业对环境和社会责任的承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全球形象和品牌价值。
绿色采购管理标准化与其他环保政策形成了有效的政策协同。标准化为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框架,确保了各项政策在实际操作中的一致性和有效性。通过标准化,政府能够更有效地推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国内外绿色政府采购标准化发展情况
2014年,我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实施条例》强调了通过确立具体的采购需求标准来推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政策目标。2020年,财政部与生态环境部、国家邮政局等机构联合推出了《商品包装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和《快递包装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为政府采购活动规定了绿色包装的明确标准。2023年3月,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发布了《绿色数据中心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对采购数据中心相关设施和服务提出了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并依据此标准执行采购。此外,该标准还对数据中心设备和运维服务的基本要求、运维服务标准以及配套设备的环保要求进行了明确。2023年12月,财政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进一步公布了包括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一体式计算机、工作站、通用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在内的多个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这些标准特别强调了能效的重要性,将其作为评估节能环保表现的关键指标纳入考量,反映出我国正通过制定需求标准来推动政府采购向更加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欧盟通过不断制定以全生命周期为理念的多行业绿色采购标准,建立了一个完备的绿色采购技术标准体系,为采购机构在实施绿色采购活动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撑材料,推动了绿色采购在整个欧盟范围内的全面执行。其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两大类。
1.特定产品或服务技术标准
这类标准针对具体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环保属性和能效技术指标。其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种。一是已有技术标准的引用。例如,欧盟生态标签、蓝色天使标签、欧盟能源标签等,这些标准由第三方机构制定,具有多属性环保标签的特点。二是绿色采购专用技术标准(GPP标准)。欧盟委员会专门针对产品或服务组开发的绿色采购技术标准,涵盖产品或服务本身的环保要求以及采购过程中的选择标准、技术规格、奖励标准和合同执行条款等。
2.绿色采购综合技术标准
这类标准侧重于绿色采购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技术要求,提供指导采购机构如何在采购流程中纳入环保要求的综合技术规范和指南。主要包括:一是绿色采购流程,指导采购机构如何在采购流程的各个环节考虑环境因素,并提供相应的验证方法和材料要求。二是实施方法与工具,提供多种绿色采购实施方法和工具,例如,联合采购、框架协议、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等,帮助采购机构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三是生命周期成本(LCC)。一种成本核算工具,考虑产品或服务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外部效应成本,帮助采购机构在采购决策中考虑长期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四是绿色采购信息系统,提供相关的技术规范、指南和案例,帮助采购机构在采购流程中纳入环保要求,并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欧盟建立的绿色采购标准体系确保了绿色采购技术标准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普遍性,能够满足不同采购机构的需求,并在实际操作中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四、当前绿色政府采购管理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在绿色采购领域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如发布需求标准、制定节能和环保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以及推动相关产品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但与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尚未形成一个全面、成熟的绿色政府采购标准体系。这一体系的缺失将会逐渐导致现有标准之间的协调性不足、急需标准缺少规划等问题,限制了绿色采购政策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了市场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响应,以及技术创新的推动。
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目前没有绿色政府采购法,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了政府采购程序,多为原则性规定,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绿色政府采购的程序没有专门提及,采购管理人员在执行采购时,难以区分普通产品和绿色产品的采购侧重。同时,采购程序制定不够细化,在同一个采购环节中,可能由于项目负责人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评判标准和采购结果,因此,急需制定绿色采购流程标准指导采购工作。
绿色采购标准建立在产品最终功能评价基础上能够确保产品在使用环节符合绿色标准的要求,但是并不能确保产品在材料选购、设计、生产、包装、运输等环节符合绿色标准。从目前已经发布的需求标准来看,标准引用了一些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其内容主要规定了一些性能、重金属含量指标,以及验证方式。例如,在《绿色数据中心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中,产品中电池的重金属限值应符合如下要求:汞(Hg)含量不超过 1mg/kg,镉(Cd) 含量不超过 20 mg/kg,铅(Pb)含量不超过 40 mg/kg。从产品的全寿命周期来看,电池的生产过程也应符合绿色环保标准,但这些要求在该标准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此外,对于电池废弃后的处理,包括回收、拆解和再利用等方面,现行绿色采购标准可能没有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要求。
绿色采购绩效评价是对实施绿色采购的全过程的整体评价,包括绿色采购效率、绿色产品质量、对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各方面的评价。对绿色政府采购项目而言,应考虑采购后对碳排放、对生态环境、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等方面的影响。目前,我国尚未制定绿色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标准。
五、加强绿色政府采购管理标准化的对策建议
利用系统工程原理,全面考虑政府、供应方、社会等相关方,建立覆盖绿色政府采购产品或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组织专家和科研机构,基于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科学分析,对已有的适用性不强的绿色采购标准进行系统性修订和完善。标准内容应更加具体和明确,既要有利于推动环保创新,又要确保供应商能够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达标。同时,建立一个跨部门的标准协调机制,确保不同地区和部门在绿色采购标准上的一致性和协同性,避免标准碎片化。
建设绿色政府采购流程标准,提高采购效率和效果。首先,制定详细的绿色采购指南,明确绿色产品的定义、标准和认证体系,为采购人员提供明确的参考依据。其次,制定一套统一的采购流程标准,规定采购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包括需求确认、供应商选择、谈判与合同签署、采购执行、入库验收以及结算等。同时,加强绿色采购标准化培训,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的环保意识和绿色采购能力。
建立覆盖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绿色采购评价标准,包括原材料获取、生产过程、产品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各个阶段。加强供应商评价标准制定,在评价标准中充分考虑供应商的环境社会责任,强化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绿色责任,制定具体的、可量化的评价指标,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建立反馈和改进机制,通过评价结果推动供应商目录进行动态更新。加强绿色产品质量评价标准建设,包括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可回收与可降解、耐用性与功能性等多个方面,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减少资源浪费。
加强对政府采购市场的监管力度,对不符合绿色采购标准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严格的查处和公示,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同时,建立绿色采购奖励机制,对那些在环保创新和绿色生产方面表现突出的供应商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市场活力。另外,要求供应商公开环保相关信息,提高市场透明度,便于公众和监管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估。